您的位置:首页 >政策信息>详细内容

政策信息

甘肃省教育厅等十部门关于印发《甘肃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甘肃省教育厅官网 发布时间:2020-04-24 10:02:29 浏览次数: 【字体:

甘肃省教育厅等十部门关于印发《甘肃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教育局、人社局、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市政府国资委、税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高等职业院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

为贯彻落实《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8〕155号),省教育厅等十部门联合制定了《甘肃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甘肃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省教育厅     省人社厅     省发展改革委

 

                                                            省财政厅     省科技厅     省工信厅  

 

                                                      省自然资源厅      省政府国资委       省税务局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年12月30日


附件:

 

 

 

甘肃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为促进、规范、保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提升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增强职业院校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经过5-10年时间,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健全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畅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双向兼职常态化。

到2022年,认定50个甘肃省产教融合型企业,组建15个产教融合集团(联盟),推动形成1所职业院校打造2-3个专业群、1个专业群对接1个产业链的校企融合发展格局。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建设100个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1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40个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00个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00个技术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30套虚拟仿真实训实验系统。

二、促进措施

(一)凝心聚力,构筑校企合作新生态

1.信息共享互惠共赢。鼓励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市场化、专业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按年度发布行业人才供需、校企合作、项目研发、技术服务等供求信息,推送职业院校兼职教师聘任、学生实习、教师企业实践等需求,促进企业和学校信息共享,指导、协助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人社厅、省政府国资委、职业院校)

2.综合施策激发活力。落实校企合作企业方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市(州)、县(区)级人民政府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支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按照有关规定在土地利用供应计划中给予优先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审慎授信管理,为校企合作提供相关信贷和融资支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加大实习实训基地等校企合作项目投资。(责任单位:省税务局、省自然资源厅、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3.创新模式加速融合。建立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开展甘肃省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发挥校企双方的场所、设备、人员优势,共同开发一批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及时吸纳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典型生产案例,形成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体系。支持校企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合作进行技术改造、研发、服务和创新。推动“1+X”证书制度改革试点落地,助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本领的提升。(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政府国资委)

4.专业协助助力合作。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协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含技工院校)的政策法规,发挥资源、技术、信息等优势,组织和指导企业提出校企合作意向或规划,参与校企合作绩效评价,并提供相应支持和服务,引导企业与相应的职业院校开展合作。(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教育厅、省政府国资委、省人社厅、职业院校)

5.骨干引领做优做强。支持区域、行业骨干企业联合职业院校组建产教融合集团(联盟),带动中小企业参与,推进实体化运作。发挥国有企业示范带头作用,支持各类企业依法参与校企合作,省属国有企业最少与省内1-2所职业院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支持中国石油兰州石油化工公司、酒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等有条件的国有企业继续办好做强职业院校,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切实解决国有企业办学经费的问题。(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政府国资委)

6.聚力推动协同创新。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共同组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升级提供支持与服务。激励职业院校教师联合企业开展应用型科研项目申报,提高职业院校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信厅、职业院校)

7.创新机制促进转化。以研究转化我省区域支柱产业、十大生态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为目标任务,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可持续发展的组织运行模式,着力培育一批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成果。职业院校及教师、学生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成果,可依法依规在企业作价入股。职业院校和企业对合作开发的专利及产品,根据双方协议,享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的自主权。(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教育厅、省人社厅、职业院校)

8.聚焦赋能提升素质。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1年的教育见习和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制度。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组织选派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建立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培训评价组织多元参与的“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和师德考核。(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社厅、职业院校)

(二)固本强能,激发校企合作新动能

9.健全机构提升内涵。参照《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建立企业代表参加的理事会或董事会机制,发挥咨询、协商、审议与监督作用。建立适应开展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组织方式和管理制度,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健全质量评价制度。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生(毕业生)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研判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政府国资委、职业院校)

10.聚焦产业优化结构。建立行业和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量化考核评价标准,完善就业情况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联动机制,通过就业反馈推动专业设置调整。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设置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改变专业设置盲目追求招生数量的倾向,集中力量办好地方亟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社厅、职业院校)

11.完善机制双向流动。实行职业院校人员编制总量管理,学校自主公开招聘人才,落实同工同酬。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兼薪制度。兼职教师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可视同相应的技术或科研成果,按规定予以奖励。经所在学校同意,职业院校教师可根据校企合作协议到企业兼职,并按有关规定和双方约定确定薪酬。(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工信厅、省政府国资委、职业院校)

12.协同育人提高质量。支持校企共建行业学院、企业冠名学院,各方依法依规按一定比例持股,按约定享受相应收益,同级政府可给予适当支持,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衔接,推动“入学即入职、毕业即上岗”,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校企联动拓展一批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和技能水平的培训项目。(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人社厅、省政府国资委、职业院校)

13.校企结对释放潜能。引导10所省级优质高职院校、40所省级以上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按照区域产业链布局需求和企业需求,每校对接1-3个企业,形成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品牌院校。建立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考核体系,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结构与区域产业体系相匹配、与人口分布相适应、与产业布局相对接。统筹协调职业院校对接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调整办学定位、打造专业集群,进一步释放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的潜能。(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政府国资委、省工信厅、职业院校)

(三)主动作为,打造校企合作新格局

14.共建共享保障权益。按照企业主体、学校参与的原则,共同建设100个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100个技术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企业设置学生实习、学徒培养岗位,原则上每年按企业职工总数的2%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实习单位,应参考本单位相同岗位的报酬标准和顶岗实习学生的工作量、工作强度、工作时间等因素,合理确定顶岗实习报酬,原则上不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试用期工资标准的80%,并按照实习协议约定,以货币形式及时、足额支付给学生。每年企业招录职工的2%应为省属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人社厅、省政府国资委、职业院校)

15.强化在岗教育培训。切实落实企业职工培训制度,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确保教育培训经费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鼓励企业向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购买培训服务。有条件的企业要开展职工技能竞赛,对参加培训提升技能等级的职工予以奖励或补贴。加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转岗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将不按规定提取使用教育培训经费并拒不改正的行为记入企业信用记录。(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政府国资委)

三、组织保障

(一)建立协调机制。建立教育、发改、工信、人社、财政、税务、国资、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市(州)、县(区)政府要统筹本地区校企合作工作,重点做好规划、政策保障、资源配置、督导评估等工作。各职业院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密切协作配合,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

(三)落实经费保障。现代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加大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支持力度,支持生产性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术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建设。

(四)完善管理制度。各职业院校要完善校企合作备案机制,组建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要对企业进行论证,审定校企合作协议、学生顶岗实习协议等,保障学生权益,确保校企合作规范有效开展。根据校企合作相关规章制度,不定期对全校校企合作开展情况进行核查。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要避免与盈利性教育培训机构、就业机构以购买服务、校企联合开办专业等方式建立合作关系,原则上不再提高学费标准、收取实习费。

(五)加强督导评价。各市(州)人民政府应当将促进校企合作作为对县(区)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并纳入督查范围。各级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各级工业和信息化、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部门及行业组织,强化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监督、指导、检查和服务。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依规对校企合作项目实施、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对违法违规使用校企合作资金的,3年内不得申报各级各类财政资金支持项目。

 

终审:校企合作与双创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