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 程 简 介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一门主要以动物生理学和动物生物化学为基础,揭示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机理、规律及功能。研究发挥最大遗传潜力对各种营养素的适宜需要量以及评定饲料对动物的营养价值的应用基础科学,它是沟通动物饲养学与动物生理生化等基础学科的桥梁,最终目标是为畜禽饲养中科学配制全价平衡高效饲料,用最少的饲料投入向人类提供量多、质优且安全的畜产品,同时减少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奠定理论基础。 课 程 大 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动物营养饲料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理论讲解和实验实习教学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动物营养的基本理论和营养需要量研究方法、饲料分类与主要营养特性、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各类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饲料配制方法。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为养猪学、养禽学、养牛学、养羊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后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教学、科研、生产和推广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动物科学饲养提供理论根据和饲养指南。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明确动物营养与营养物质的概念;掌握各种营养物质对动物的营养作用、营养物质之间以及营养物质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饲料与动物营养的关系,了解饲料与畜体组成的差异;掌握各种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掌握动物缺乏各种营养物质的症状和导致动物营养缺乏的主要原因及其分析方法;掌握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生产目的与生产水平动物的营养需要特点、需要量及其估测方法;掌握饲养标准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方法和各饲料原料的特点及合理使用;掌握日粮的配制方法与饲喂方法等。为饲料生产和动物生产打下基础。 1、采用多媒体或Powerpoint组织教学,图文相辅,使教学内容既丰富多彩而又生动有趣,以助学生理解相关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2、要求学生按教学进程表和教材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后将每课教学内容进行纲目化总结,以助学生对营养素在畜禽体内的量变质变过程的动态性和整体性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便于记忆掌握相关系统知识。 三、面向专业: 生物技术 四、先修课程: 动物生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微生物学、动物遗传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动物营养饲料学的内容涉及到物理、化学、数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统计及实验设计等。
绪 论 (2学时) 一、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基本概念(A) 二、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内容(A)、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B)
三、课程安排(A) 思考题: (1)、营养、营养学、动物营养及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概念。 (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3)、简述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4)、论述动物营养在提高动物生产效率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1学时) 第一节 动物与饲料 一、动物的营养物质、饲料和动物营养的概念(A) 二、营养物质的一般作用(A) 第二节 动物体与饲料的组成 一、动物的必需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概念(A) 二、饲料水分、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的概念(A) 三、动植物体组成的主要差异(A) 本章重点:营养物质、饲料和动物营养、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概念。 难点:动植物体组成的主要差异。 思考题: 1、饲料、养分、ADF、NDF、CF、概略养分分析法的概念。 2、饲料概略养分分析包括几大成分?分别怎样测定和计算? 3、简述营养物质的功能。 4、简述水的生理作用。
第二章 水的营养 (1学时) 第一节 水的生理功能 水的主要生理功能(A) 第二节 水的来源和排泄 动物体水的主要来源与排泄(A)。动物饮水质量(B)
本章重点:水的主要生理功能;动物饮水的要求。 难点:动物饮水的要求。 思考题: 1、水的来源和流失分别包括哪几种方式? 2、水的质量包括哪些指标?与动物的营养有何关系?
第三章 蛋白质的营养 (2学时)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一、蛋白的组成及结构(B) 二、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A) 第二节 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 一、单胃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利用(A) 二、氨基酸营养(A) 三、AA平衡与理想蛋白质(A) 第三节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 一、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利用(A) 二、非蛋白氮的利用(A) 本章重点: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概念;氨基酸与蛋白质品质的关系 难点: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和幼龄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利用的特点 思考题: 1、 概念:EAA、LAA、氨基酸缺乏、氨基酸中毒、氨基酸拮抗、理想蛋白、RDP、UDP等。 2、生长猪、禽的必需氨基酸包括哪几种? 3、简述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异同。 4、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5、论述瘤胃内环境稳定的含义及营养生理意义。
第四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2学时) 第一节 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 一、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的种类(B) 二、碳水化合物对动物的营养作用(A) 第二节 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A) 第三节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A) 本章重点:不同种类动物对各主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特点。 难点:不同种类动物对各主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特点。 思考题: 1、挥发性脂肪酸主要包括? 2、碳水化合物在瘤胃降解的主要产物是什么?提高日粮粗纤维水平将提高什么的组成比例? 3、比较猪和牛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异同 4、简述纤维的营养生理作用。 5、NSP的概念。
第五章 脂类的营养 (1学时) 第一节 饲料中的脂类物质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 一、饲料中的脂类物质的种类及其特点(B)
二、脂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营养作用(A) 第二节 动物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一、单胃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A) 二、反刍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A) 第三节 必需脂肪酸 一、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种类(A) 二、必需脂肪酸的生理作用及缺乏症(B) 本章重点: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种类;不同种类动物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利用特点。 难点: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种类和生理功能。 思考题: 1、必需脂肪酸、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的概念 2、必需脂肪酸通常包括哪几种? 3、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 4、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作用及来源。
第六章 能值 (1学时) 第一节 能量单位及能量来源 一、能量单位(A) 二、能量来源(B) 第二节 能量代谢 一、总能(A) 二、消化能(A) 三、代谢能(A) 四、净能(A) 第三节 动物能量需要的表示体系(A) 本章重点:饲料总能、可消化能、代谢能、净能、体增热的概念;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转化过程中的损失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表观消化能与真实消化能的概念及其含义;表观代谢能与真实代谢能的概念及其含义。 思考题: 1、热增耗(HI)、TMEn的概念,DE、ME、NE的定义或计算 2、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平均燃烧热分别为多少? 3、描述能量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第七章 矿物元素营养 (2学时) 第一节 概述 一、动物必需矿物元素的种类及日粮中常需补充的矿物元素种类(A) 二、矿物元素的一般生理作用(B) 第二节 常量元素 一、各常量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分布(B) 二、各常元素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来源与供给(A) 三、影响动物对各常量元素需要和利用的因素并能应用于生产上预防缺乏症的产生和分析出现缺乏的原因(B) 四、钙、磷、钠、氯的主要生理功能,典型缺乏症和影响动物对其素需要和利用的重要因素(A) 第三节 微量元素
一、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和影响动物对矿物元素需要和利用的主要因素(B) 二、铁、铜、钴、硒、锰、锌、碘的主要生理功能,典型缺乏症和影响动物对这些元素需要和利用的重要因素(A) 本章重点:钙、磷、钠、氯和铁、铜、钴、硒、锰、锌、碘的主要生理功能,典型缺乏症和影响动物对其素需要和利用的重要因素。 难点:钙、磷、钠、氯和铁、铜、钴、硒、锰、锌、碘的主要生理功能,典型缺乏症和影响动物对其素需要和利用的重要因素。 思考题: 1、必需微量元素、白肌病、皮肤不完全角化症、滑腱症的概念。 2、各种常量和微量矿物元素的典型缺乏症及其机理。 3、论述矿物质的营养特点。 4、试述钙、磷的主要营养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第八章 维生素的营养 (2学时) 第一节 概述 一、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二、维生素的衡量单位和不同单位间的换算。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一、脂溶性维生素对动物的营养特点; 二、脂溶性维生素的种类以及在动物植物体存在的形式; 三、各种脂溶性维生素对动物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要缺乏症; 四、饲料中维生素K的拮抗物。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一、水溶性维生素对动物的营养特点; 二、各种水溶性维生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缺乏症; 三、饲料中水溶性维生素的拮抗物。 本章重点:各种维生素对动物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要缺乏症。 难点:各种脂溶性维生素对动物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要缺乏症。 思考题: 1、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的概念。 2、各种维生素缺乏的典型症状及其机理。 3、生产实践中怎样考虑单胃非草食动物维生素的需要? 4、论述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5、简述维生素的需要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第九章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研究方法 (3学时) 第一节 化学分析法 营养物质的分析(包括概略养分和纯养分分析)(A) 第二节 消化实验 一、消化试验概念(A) 二、体内消化试验(讲全收粪法、指示剂法、回肠末端消化率测定)(A) 三、体外消化试验(B) 四、尼龙袋法(B) 第三节 代谢试验
一、概念(A) 二、操作过程(B) 第四节 平衡实验 一、概念(A) 二、N平衡(B) 三、C平衡(B) 四、能量平衡(包括直接测热、间接测热)(B) 第五节 饲养实验 一、概念(A) 二、优缺点(B) 三、方法(A) 第六节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体系 一、单胃动物(讲述内容:蛋白质含量、消化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净蛋白比、净蛋白利用效率、必需氨基酸指数)(A) 二、反刍动物(讲述内容:传统体系,新体系)(A) 本章重点:常用消化试验的方法,影响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因素。饲养试验方法 难点:消化试验、饲养试验方法 思考题: 1、BV、NPU、TDN、平衡实验的概念。 2、消化实验、代谢试验的概念、要求、过程等。 3、常用的外源、内源指示剂是什么? 4、比较消化实验与代谢实验间的异同。 5、饲养试验方法和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体系
第十章 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4学时) 第一节 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一、 动物的营养需要及其研究方法 1、动物营养需要量的概念(A) 2、表示动物营养需要的指标和表达方式(A) 3、衡量动物对营养需要量的标志特征(B) 4、动物需要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A) 二、 饲养标准 1、饲养标准的概念(A) 2、制定标准的意义(B) 3、饲养标准的科学性与灵活应用(B) 本节重点:动物营养需要量的概念、指标和表达方式和饲养标准的概念。 难点:衡量动物对营养需要量的标志特征。 第二节 动物维持营养需要 一、 维持需要的概念和意义 (一)、维持状态、维持需要、维持日粮、维持饲养的概念(A) (二)、畜禽维持需要的意义(A) 二、 维持状态下动物对各种养分的需要及其估测方法 (一)、基础代谢、绝食代谢的概念,掌握基础代谢、绝食代谢、维持需要之间的关系;掌握代谢体重的概念(A)
(二)、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维持需要的估测方法;重点掌握基础代谢法估测动物维持能量、蛋白质需要的方法(A) 本章重点:维持状态、基础代谢的概念;基础代谢法估测动物维持能量、蛋白质需要的方法。 难点:基础代谢法估测动物维持能量、蛋白质需要的方法。 第三节 生产的营养需要 一、生长肥育的营养需要 1、生长肥育的概念(A) 2、动物的生长规律(B) 3、生长肥育的营养需要(A) 二、 繁殖的营养需要 1、营养对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B) 2、配种前母畜营养需要(A) 3、妊娠母畜的营养需要(A) 4、繁殖公畜的营养需要(B) 三、泌乳的营养需要 1、乳的成分(B) 2、乳的与形成(B) 3、泌乳的营养需要(A) 四、产蛋的营养需要 1、产蛋禽的生理及生产特点(B) 2、产蛋的营养需要(A) 本节重点:动物的总体、组织的生长规律和体内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和生长、肥育的营养需;妊娠期母畜本身的变化和胎儿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妊娠母畜的营养需要特点;乳中主要成分的形成及其合成原料的来源和泌乳母畜的营养需要特点;产蛋的营养需要特点。 难点:根据动物的生长规律分析动物生长、肥育的营养需要特点;根据妊娠期母畜本身的变化和胎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分析妊娠母畜的营养需要特点;乳中主要成分的形成及其合成原料的来源和泌乳母畜的营养需要特点;产蛋的营养需要特点 思考题: 1、营养需要、饲养标准的概念。 2、饲养标准由哪几部分构成? 3、如何合理应用饲养标准? 4、维持的概念和意义,确定维持营养需要的基本方法和影响维持营养需要的因素。 5、生长肥育动物对各种养分需要量的确定原理及方法;动物生长发育和养分沉积的规律。 6、妊娠母畜营养需要的特点及需要的模型;繁殖母畜配种前后及妊娠期母体及胎儿的营养生理规律 7、标准乳、乳脂校正乳(FCM)的概念 8、泌乳动物能量营养需要的主要确定方法 9、确定泌乳动物蛋白质需要的主要方法和主要原理
第十一章 饲料原料 (3学时) 第一节 饲料的分类 1、国际饲料分类法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各类的定义(A) 2、我国饲料分类方法(A) 本节重点:国际饲料分类法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各类的定义 难点:按国际饲料分类法的八大类和我国十六亚类含义的异同。
第二节 青绿饲料 一、青绿饲料的特性(A) 二、常用青绿饲料及其利用(B) 1、青绿饲料的种类 2、各类青绿饲料中常用青绿饲料的特点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本节重点:青绿饲料的总特性以及各类青绿饲料中常用青绿饲料的特点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难点:各类青绿饲料中常用青绿饲料的特点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第三节 粗饲料 1、粗饲料的共同特点和种类(A) 2、青干草的定义(A) 3、了解干草的调制方法及其特点(B) 4、秸杆、秕壳类饲料的特点(B) 5、粗饲料的加工处理方法(A) 本节重点:粗饲料的共同特点;青干草的定义和特点;秸杆、秕壳类饲料的特点和粗饲料的主要加工处理方法 难点:青干草干制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与损失。 第四节 青贮饲料 一、饲料青贮的方法与原理 1、常用青贮原料、设备与方法(A) 2、一般青贮的原理与方法(A) 3、青贮过程中的生物学过程和化学变化(A) 二、青贮饲料的品质和营养价值(B) 本节重点:青贮饲料的营养特点和合理使用方法。 难点:青贮过程中的生物学过程和化学变化。 第五节 能量饲料 一、谷实类及其加工副产品 1、谷实类及其加工副产品类的营养特点和饲养特点(A) 2、常用的谷实类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B) 3、米糠和麸皮的定义、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B) 二、淀粉质块根、块茎及瓜类和其他能量饲料 1、淀粉质块根、块茎及瓜类饲料的特点(A) 2、常用淀粉质块根、块茎及瓜类饲料及使用注意事项(B) 本节重点:常用能量饲料营养特点、饲养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 难点:常用能量饲料营养特点、饲养特点和合理使用。 第六节 蛋白质饲料 1、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特点及其常用饲料特点(A) 2、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特点及其常用饲料特点(A) 3、微生物蛋白质饲料特点及其常用饲料特点(B) 4、非蛋白氮饲料特点及其正确使用方法(A) 本节重点:各类蛋白质饲料特点、常用蛋白质饲料及其特点和正确使用方法。 难点:常用蛋白质饲料及其特点和正确使用方法。 第七节 矿物质饲料( 1、常量矿物质饲料特点 2、微量元素矿物质饲料特点
3、天然矿物质饲料的作用 本节重点:钙、磷、钠、氯和铁、铜、钴、硒、锰、锌、碘的主要补充物。 难点:各类矿物质饲料的特点。 难点:各种常用维生素饲料特点。 思考题: 1、国内外的饲料分类 2、青饲料的营养特点及利用 3、粗饲料的营养特点及加工方法 4、青贮饲料的制作方法 5、能量饲料的种类、常见能量饲料的营养特点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6、蛋白质饲料的种类、常见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7、矿物质饲料的种类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第十二章 饲料添加剂 (2学时) 第一节 饲料添加剂的分类 一、饲料添加剂的概念(A) 二、饲料添加剂的分类(A) 第二节 氨基酸添加剂 赖氨酸(A)、蛋氨酸(A)等 第三节 维生素添加剂 水溶性(A)与脂溶性(A) 第四节 微量元素添加剂 铁、铜、锌、锰、碘、钴等(A) 第五节 抗生素 种类(A)、作用机理及效果(A)、存在问题和注意事项(B) 第六节 消化助长剂 酶制剂(A)、益生素(A)、酸化剂(A)等 第七节 代谢调节剂 镇静剂(B)、β-兴奋剂(B)、激素(B)等 第八节 产品工艺添加剂 防霉剂(A)、抗氧化剂(A)、着色剂(A)、调味剂(B)、粘合剂(B)等 本章重点:常用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及常用制剂的种类。 难点:常用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及常用制剂的种类。 思考题: 1、饲料添加剂的概念,分类 2、常用饲料添加剂的作用、使用注意事项。 第十三章 配合饲料 (2学时) 一、配合饲料的概念、分类(A) 二、饲粮配合的原则与饲料配方的计算方法(手工、计算机规划法)(A) 本章重点:饲料配方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试差法配制饲粮 思考题: 1、配合饲料的概念与分类
2、用试差法计算一饲料配方
七、实验名称与类别: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实验类别 1 饲料样本采集制备和水分测定 3 操作型 2 饲料中粗脂肪含量测定 3 操作型 3 饲料中粗灰分测定 3 操作型 4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3 操作型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饲料样本采集制备和水分测定 (一)实验目的:熟悉饲料成分分析前饲料样本的采集、制备、保存的水分的测定 (二)方法与操作: 1、饲料样本采集制备(风干样本) 2、饲料中干物质含量测定(吸附水) 操作(常压烘干法)试样在105±2℃烘箱,在一个大气压下烘干,直至恒重,逸失的重量为水分。 (三)实验要求:学生亲自采集饲料样本,并常压烘干法测定采集饲料的水(吸附水)含量及写实验报告。 实验二、饲料中粗脂肪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通过饲料样品中粗脂肪的测定,使学生掌握各类饲料样品中粗脂肪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索氏(Soxhlet)脂肪提取器中用乙醚提取试样,称提取物的重量,因除脂肪外,还有有机酸、磷脂、脂溶性维生素,叶绿素等,因而测定结果称粗脂肪或乙醚提取物。 (三)实验操作:(索氏提取法) (四)实验要求:每个学生亲自操作,写实验报告。 实验三、 饲料中粗灰分测定 (一)实验目的:通过饲料样品中粗灰分的测定,使学掌握粗灰分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550℃灼烧后所得残渣,用质量百分率表示。残渣中主要是氧化物,盐类等矿物质,也包括混入饲料的砂石、土等,故称粗灰分。 (三)实验操作:(灰化法) (四)实验要求:每个学生亲自操作,写实验报告。 实验四、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 (一)实验目的:通过饲料样品中粗蛋白质的测定,让学生了解了解凯氏定氮法测定的基本原理,掌握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饲料粗蛋白质的方法,掌握粗蛋白质含量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各种饲料的有机物质在还原性催化剂(如CuSO4,K2SO4或Na2SO4或Se粉)的帮助下,用浓硫酸进行消化作用,使蛋白质和其它有机态氮(在一定处理下也包括硝酸态氨)都转变成NH4+并与H2SO4化合成(NH4)2SO4,而非含氮物质,则以CO 2 ↑,H2O↑,SO 2↑状态逸出。消化液在浓碱的作用下进行蒸馏,释放出的铵态氮,用硼酸溶液吸收之并与之结合成为四硼酸铵,然后以甲基红溴甲酚绿作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 0.1mol/L)滴定,求出氮的含量,根据不同的饲料再乘以一定的系数(通常用6.25系数计算),即为粗蛋白质的含量。 其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1、2NH4(CH2)2COOH+13H2SO4→(NH4)2SO4+6CO2+12SO2+16H2(丙氨酸) 2、(NH4)2SO4 +2NaOH→2NH 3+3H2O+2Na2SO4 3、4H3BO3+ NH 3→NH4HB4O7+5H2O
4、NH4HB4O7+HCl+5H2O→NH4C1+4H3BO3 (三)实验操作:(凯氏半微量法) (四)实验要求:每个学生亲自操作,写实验报告。